十首经典陆游诗中,描写了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的景象。在这些诗篇中,陆游以独特的诗意描绘了自然风光和内心世界。在迷茫孤寂中,他感叹万里关河的遥远,体会五更风雨的洗礼,感受四山秋的凄凉。这些景象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平生以诗著称,从12岁开始学诗写诗,一直到84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临终前还握笔写《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思想内容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既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简析】《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叙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各联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创造了优美清新的意境,显露出恬淡隽永的趣致和格调。全诗立意新巧,运用白描手法,无辞藻涂抹,自然成趣。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析】《示儿》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显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国家统一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简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告诫孩子学业要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强调了做学问的艰难;而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让人在理性思辨中受到教益,其蕴含着深刻哲理,表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种主要途径。全诗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思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简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把他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也道出了其处境悲凉。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体衰弱但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寄托了其“年既老而壮心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然而他空有一片赤胆忠心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此组诗作品情调深沉悲壮,诗中凝聚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孤之心和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简析】《书愤》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情景和豪情壮志,其中颔联选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叙写,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却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其情调悲愤却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此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简析】《临安春雨初霁》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出“客京华”,颔联和颈联写“客京华”时的闲情逸趣,与首联“世味薄”、尾联“风尘叹”拍合。因诗人已深知世道艰难,政治浑浊,故厌倦官场,不愿入京;即使其被召入京,也不肯趋炎附势,只以“听春雨”、“闲作草”、“戏分茶”来消磨时光。他迫切想要回到山阴,以避免京城的纷扰与污染。此诗首尾呼应,章法井然,虽无陆游诗中常见的豪壮勃发之气,但于浅淡低回之中蕴含着无穷韵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简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诗写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但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这组诗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其感情真挚,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简析】这首诗是《沈园二首》中第一首,诗人回忆沈园相逢之事,触景而生的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其当时心境的反映,此句渲染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仍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体现了其对爱情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全诗情调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简析】《关山月》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出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简析】《文章》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诗人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最后发出不能复见后夔的感概。诗人通过对文章创作、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对文辞自然天成之美的赞美和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珍视。
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陆游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作充满了爱国情怀,激励了后世文人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
- 文学风格: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尤其是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诗词艺术: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如对仗工整、用典巧妙等,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
- 精神寄托:陆游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情感,成为了后世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精神寄托。
- 文化传承:陆游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陆游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将抵御外族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当成自己的志向。陆游生活的南宋王朝积贫积弱,中原沦陷于金人之手,民族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严重分化,一部分人宁愿屈膝求和,以求苟安;而另一部分有志之士则主张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
陆游的爱国诗即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的,其作充分反映了驱逐敌人、恢复祖国统一的正义要求和愿望,也抒发了誓死报国、投身收复大业的雄心壮志。中国近代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有诗曰:“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该诗热烈赞扬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执着奋进的男子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