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陆游以钗头的形象描述了他对故国的思恋之情。他情深意切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故土的热爱和想念。钗头这个小小的饰品,却能唤起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家国的眷恋,展现了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深的情感和对家园的留恋之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是写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琬之间的故事的。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也有说唐氏是陆游的表妹唐琬应该是误传)。结婚以后,非常恩爱,用现在的话就是如胶似漆。但是陆游也算是世家子弟,他的爷爷曾经做到北宋的尚书右丞。陆游的母亲害怕陆游儿女情长,荒废功业,时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结婚不到三年,棒打鸳鸯。最初陆游把唐婉藏到了别馆,时常偷偷与之相会。但陆母发现后,给儿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终于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自此彼此之间音讯全无。多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琬邂逅相遇。唐琬征得赵士程同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对于那个时代,父母之命远胜于自己,百善孝为先,不听父母之言是为不孝。陆游与唐琬没能白首偕老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自古文人多悲苍!也因如此,让陆游留下了关于儿女情长的一篇名篇。每当读这首宋词的时候,有时候我也在想,作者后来是不是会反思一下,如果不能违背母命,是不是应该找找母亲与夫人之间的矛盾是什么,是因为从骨子里都不喜欢吗?我想应该不会,那是原配,一般不经父母同意 也不可能结婚。那肯定是婚后才有的矛盾,我们后人认为是因为陆母恐陆游儿女情长,荒疏功业,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那当时的陆游是不是也了解到这些呢?如果了解到这些为何不在母亲面前明志,奋发图强,不应该把自己的不成功责任被母亲转移到自己的夫人身上。错、错、错到底是谁知错,是母亲是那个时代还是自己呢?我想他当时应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红酥手,人空瘦。前后的对比,唐琬的形象反差,‘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这段婚姻的不幸对于唐琬的伤害有多大我们完全可以脑补这些画面。曾经的恩爱夫妻,曾经的海誓山盟,就因为母命,成为路人!陆游应该了解在当时的社会,休妻对于妻子的伤害有多大,妻子即使再婚,是不是也还要忍受世俗的嫌弃和旁人的冷眼!虽然每次读到这首钗头凤,都会为陆游和唐琬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所伤心,但是更让人伤心的是陆游的懦弱 他对于基于自己价值观而做出的让步,这个让步也让自己承受了一生的遗憾。不知道,在无人的时候,陆游是否反思过自己 反思过那个时代!作为当下的我们,是否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束缚那么多的时代,婚姻自由,爱情自由!当然,我们是否也要反思当下的自由度问题,每年媒体报道的离婚率都是那么高,自由诚可贵,但是我们是不是也是过于自由了呢?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安于享乐当下,活在当下的心灵鸡汤是不是也裹挟着我们走向深渊呢?
我们都是的个体,我们能改变的也是自己!当然我们大多也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被亲情,爱情,友情,共情....这些感情才是丰富我们这个个体不可或缺的元素。活在当下,也要活在重要人的世界里,珍惜当下,也要珍惜身边人!愿世间情总能美满,事总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