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留在历史长河中不朽的文人。他的一生坎坷跌宕,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苏东坡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既是诗坛领袖,又是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才华横溢,影响深远。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词与文章在千年之后依然被人传诵。苏东坡的一生,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出了他的风华与悲凉,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崔讲古。咱们聊聊名人苏轼一苏东坡
公元1036年的北宋时期,在四川省眉山县,苏轼呱呱坠地。其父苏洵,才华横溢,母亲程氏知书达理。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少年苏轼跟着父亲学习,其弟苏辙也是一个勤奋聪慧的少年。当时在眉山有一句话叫: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意思是,他们父子仨的出现占尽了眉山的人杰地灵,致使眉山的草木都不旺盛了。
在苏轼21岁时,父亲苏海带着他和他弟弟苏辙,第一次离开四川,走出大山,去当时的首都汴京参加第二年的科举考试。古代的科考,考生们要提前很长时间去考试的城市踩点。因为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或步行、或骑马,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高考前几天,家长带着考生熟悉考场。第二年,苏轼参加了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修打开试卷一看,禁不住感叹:哇塞,这么完美的答卷!本来要给第一的,可是这个欧阳老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猜测,这张试卷极有可能是他的学生曾巩的杰作因为当时的考试也是实行密封线外不准答题的规则,把考生名字盖住了。为了避嫌,就给了第二。刚考完试,家里母亲病故了。不得已,苏轼回四川奔丧。守孝三年后,又去了京城,在欧阳老头的举荐下又参加了制考。这一次的考试和以往不同,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苏轼过五关斩六将,被层层筛选后,他和弟弟苏辙站在了当朝帝宋仁宗的面前。因为最后一关的主考官是上。面试结束后,宋仁宗回到后宫高兴的对他的妻子曹后说:朕今日为子孙觅得两宰相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苏轼兄弟俩综合素质的高度褒奖。随后,苏轼被朝廷下放到基层挂职锻炼,职务为风翔府判官,风翔府是现在的陕西宝鸡市,这个职务相当于市长助理。这一年,苏轼24岁。
任职风翔府判官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苏轼在文学方面,完成了升级转化。在这期间,他写的很多散文都被收录在《古文观止》里面,其中有篇《喜雨亭记》曾经被收录在初中语文教材里;在为政方面,作为刚刚被朝廷派下去锻炼的官员,他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写出了《宋代中国西北之农村调查报告》。众所周知,苏轼爱吃爱喝。当地产的西凤酒他喝了后赞不绝口,写下了“花开酒美喝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诗句。
公元1064年12月,结束了“基层挂职锻炼”的苏轼离开凤翔府,被召集回京,新的职务是国家信访局局长。意气风发的苏轼,仕途生涯的序幕徐徐拉开。
预知苏轼后来如何,且听我老崔下一讲细细道来!